English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院新闻

2014年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成功举办

构建国际网络,打造学科高地,引领学术方向, 2014630-711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协办的2014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成功举办。

此次讲习班得到了商务部的支持与指导,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出席开幕式致辞,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世界经济处徐清军处长就我国开展价值链基础研究与政策应用的情况作了专题报告,并与参加者直接交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教授全程参与讲习班并主持讲座,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国际合作交流处具体承办了此次讲习班。

 

                    

                    商务部张向晨部长助理开幕致辞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全球价值链(GVC)的研究目前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机制、类型和路径)、各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所占份额和就业分布以及政策选择等。2014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利用国际暑期学校的平台举行,可以用“高端、前沿、专业”来形容。

高端

讲习班汇聚了全世界一流的GVC专家。“新新贸易理论”领军人物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珀尔·安特拉斯 (Pol Antràs)GVC概念和框架创始人杜克大学全球化、管理及竞争力中心主任加里·杰罗菲(Gary Gereffi)教授,著名国际贸易学家VOX创始人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生院(Graduate Institute, Geneva)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教授,亚洲投入产出数据库设计者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首席高级研究员猪俣哲史(Satoshi Inomata),“WTO-OECD贸易增加值项目”负责人经合组织贸易与竞争统计部主任纳迪姆·艾哈迈德(Nadim Ahmad)CGE理论权威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约翰·沃利 (John Whalley) 教授,提出“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的多阶段数据整和方法”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资深经济学家王直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Shangjin Wei)教授,我国知名CGE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王飞教授,清华大学鞠建东教授以及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GVC素有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等参与了授课。师资阵容堪称国际一流。

 

                     

                      哈佛大学珀尔·安特拉斯 (Pol Antràs) 教授在授课

 

前沿

讲习班交流了目前国际学术界最新的GVC研究成果,授课内容囊括了全球价值链的贸易理论、贸易实证、贸易核算以及贸易政策等各领域的前沿学术进展。研究内容涉及“全球采购的利润”(The Margin of Global Sourcing) “全球价值链的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Global Value-Chain),“全球价值链的宏观经济影响”(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Global Value Chains),“CGE GVC的演进”( CGE and GVC Evolution),“全球价值链的几何构造”(Geometry of Global Value Chains),“全球价值链与竞争力的升级:新兴经济体的作用”(Global Value Chains, Upgrading and Competitiveness:The Role of Emerging Economies),“一国的公司或地区是怎样参与全球价值链的?”(How Does a Countrys Firm or Domestic Region Engage Global Value Chains?) ,“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企业层面的证据”(Domestic Value Added in Chinese Exports: Firm-level Evidence) “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值及其按企业所有权的分布”(Domestic Value-added in Chinas Exports and Its Distribution by Firm Ownership), “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碳排放追踪”(Tracing Chinas CO2 Emissions in Global Supply Chains)等多个专题。

 

专业

 

讲习班的目的是培养中国从事价值链研究的中青年专家。参加讲习班的学员来自我校以及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国内40多所高校和台湾嘉义大学、香港大学的专业教师和博士生,来自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国家信息中心等研究机构的国际贸易学者,以及来自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学员从100多名报名者遴选50名正式学员,既有成熟学者,也有学术新秀,大家都非常珍惜宝贵的学术机会,认真听课,积极提问,热情交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飞教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孟渤就“贸易价值核算、R程序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 采用优化方法与GAMS软件,根据基于微观数据所获企业异质性信息来拆分国家投入产出表”(Split national IO table according to firm heterogeneity information from micro data using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GAMS)、 “使用优化方法与GAMS软件对不同来源统计数据进行整和”(Reconcile statistic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using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GAMS) 等对学员进行了上机辅导。

 

2014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对中国各界进行GVC研究,中国政府参与GVC战略选择,以及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讲习班学员正在形成中国国内研究GVC的专业学术圈。此讲习班拟在北京连续举办5年,为我国造就一支GVC专家队伍,并使我校成为世界上研究GVC的学术重镇。

 

构建国际网络: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以及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对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加值核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规模宏大,需要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各方合作,也需要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通力合作。2014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为中国融入GVC国际研究网络,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因为全球价值链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项内容,涉及到测算国家间的全球价值链的比重,因此需要建立基础数据库来计算,而数据库需要各成员投入产出方面数据和资料,需要各个成员的合作,2014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成员无疑会成为未来GVC国际学术网络重要的贡献者。

 

打造学科高地: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与全球贸易模式与贸易利益格局紧密相联。推进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的研究,有助于客观反映一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真实贸易情况,客观反映一国外贸的实际规模、外贸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影响,以及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全球价值链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贸易平衡,以贸易增加值方式来统计全球的贸易,还原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下国际贸易的格局,准确反映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获益情况。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以国际化和前瞻性视角,研究GVC给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带来的变动,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外贸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中等方面发挥重要学科作用。

 

引领学术方向: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发展战略蓝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等一系列协议,进一步突出了GVC研究的重要地位,即将举行的G20贸易部长会议也将GVC作为重要议题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GVC正在成为应用经济学的显学领域,也为中国的经济、统计学者提出了学术研究的方向。GVC研究不仅涉及测算方法、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等技术问题,还涉及财政、货币、产业、就业、汇率、贸易、投资、竞争等多项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环节的价值,加强构建增加值贸易统计体系,推动国际贸易统计改革,并针对助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转移,加速中国服务贸易特别是高端服务贸易发展等提出新的战略顶层设计,这都为中国的国际贸易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选题,引领中国学者在贸易理论、贸易实证、贸易核算以及贸易政策等领域做出新的学术贡献。

 

            

                      讲习班集体合影

 

2014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举办期间,张向晨部长助理和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先生在商务部专门会见了部分国际专家,深入探讨了下一步开展GVC研究以及建立专门研究机构的问题,林桂军副校长、赵忠秀副校长和洪俊杰院长分别参加了会见。全球价值链北京讲习班也是国际暑期学校推动专业品牌建设的成功尝试,讲习班期间还组织师生实地考察北京、天津两地的价值链典型节点企业,使理论密切联系企业,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肯定。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多名博士生在认真听课之余,还出色地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